韵书
𥰙 𠠍 𢤂 𠻗 𣮉 𦃇 𩧋 𥌛 𩌃 𢾁 𨵈 𩇯 𤪌 𧡺 鬿 𧰙 𪘫 𤇴 𢓡 㺿 𧋘 𥉘 𧡨 𦉈 𨛬 𡖂 𦝢 𢜽 𧢦 𧝋

去声作阳平声

𥝈 𥳊 𦒎 𨘇 𢈶 𢖫 羿 𥰰 𩊒 丿 𤤺 𢘽 𡢖 𢢞 𢰂 𧫚 𩪧 𩍘 𤹝 𣖾 𥉆 𥉻 𩥉 𤫝 𨿠 𢄢 𩏚 𠭥 𢴨 𥄔 浿 𣨶
繁体或异体字:
拼音:dì  韵部:

〈动〉
    (形声。从言,帝声。本义:细察;详审)
  • 同本义
    • 谛,审也。从言,帝声,字亦作諦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• 军当远出,卿诸人好谛其事。——《三国志》
  • 明白;了解
    • 或有未谛,循循诱之。——鲁迅《且介亭杂文》
〈副〉
  • 详细,仔细
    • 当时乍见惊心目,凝视谛听殊未足。——白居易《霓裳羽衣舞歌》
    • 审谛之,短小,黑赤色,顿非前物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  • 又如:谛听(仔细地听)
〈名〉
  • 佛教名词。谓真实无谬的道理 [梵Satya]
    • 实义是谛义、真义、如义、不颠倒义、无虚诳义。——《大毗婆沙论》
  • 事物的内在含义或意义 。如:真谛